楞严经讲解372:不受情绪的控制;不受环境的影响;学佛就是这个目的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五十阴魔19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o0610d8mcna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慧律法师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视频讲座:
五十阴魔 19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明天把那个楞严经的义贯带来,还有楞严经的讲义,义贯会不会用得到?不知道!但是呢?带来会比较保险,我们的楞严经讲义已经到最后的课程。
请合掌。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!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!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!
请翻开楞严经讲义1507页,第四行,【癸二 能非能执 分三 子初行尽识现】经文:【阿难!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】这一句的意思,重点就是:修楞严三昧的善男子,已经穷尽了生灭的行阴,已灭了生灭,不再招感生死,而以究竟的寂灭真如、如来藏性,还没办法圆满,所以精妙未圆。简单讲,还在识阴的这个阶段。【此第二,能非能执也,准前可知。】
【子二 谬解成咎】经文:【若于所归,览为自体,尽虚空界,十二类内,所有众生,皆我身中,一类流出。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,能非能执,摩醯首罗,现无边身,成其伴侣。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】说:若于所归,如果对于所归属的第八识,就是识阴,览为自体,览为自体,就是不讨论身,只观照这个识心,微细的识心,就是忘身观识,不讨论身,只讨论这个识,最极微细的识心,久久,怎么样?自己成为的自体。所以览为自体,这个“自体”就是以识心为自体,不是我们所讲的究竟的、真如的本体,览为自体,就是把最极微细的八识,怎么样?[览为自体,]以识心为身体的意思。[尽虚空界,十二类内,]这十二类,我们前面都讲得很清楚。
所有的众生,[皆我身中,一类流出,]在座诸位!要特别的注意的就是“皆我身中”,它这个“身中”是指以识心为身体,简单讲,这个“身中”是指识心,稍微特别注意一下,不能用这个名相,误解了佛的本意。[皆我身中,一类流出],因为他停顿在最极微细的八识,所以他现在以识心为身体,[生胜解者,]生解解者,就是不到究竟,误认为已经达到了究竟,叫做“生胜解者”。只要还没有到究竟的佛果,中间只要你产生那个胜解,就有能所,就有能所,那么你有能所,都是戏论。
所以在大智度论里面有讲了一句话,你要特别地注意听:若非究竟实相,一切皆是魔事。这一句话就告诉你:如果不是究竟实相的、成佛的真理,其他统统判为魔事!凡夫是魔,包括四果,包括菩萨的阶位,统统不究竟!唯有一佛乘,除佛方便说。只有一佛乘,所以大智度论说:除究竟实相,其余皆是魔事。统统叫做着魔!统统不叫做究竟!换句话说,你今天你学佛了,不可以得少为足,裹足不前,你今天要发大菩提心,迈向究竟的佛果,如果你中间生胜解者,那就烦恼了![是人则堕,能非能执,]做一下笔记:“能”就是我为能生彼,我能生彼;“非能”就是彼非能生我。“能”就是我为能生彼;“非能”就是彼非能生我。说:我可以生他,他不能生我,所以叫做“能非能执”,“能“就是我为能生彼;那么“非能”就是彼非能生我;这个执着,那么这样的执着,跟外道的、色界的、顶天的摩醯首罗天、大自在天王,是一样的执着,能现在无边身。
在座诸位!这个是小小的神通,这个“无边身”跟我们在拜梁皇那种无边身菩萨,那可是不一样的!虚空藏菩萨是不一样的!这个“无边身”意思就是:在世间人来讲,他已经了不起了,有很多的变化,所以这个无边身是大自在天能现无边众生之身,这个跟佛的大神通不一样!所以这里,要稍微注意一下:无边身,成其伴侣,就是跟大自在天计度相同,计算机的“计”,那么简单讲,就是物以类聚啦,物以类聚,不信另外有什么因果,因此就迷失了佛所证的菩提,迷失所证的菩提,亡失了正知正见的因地心。诸位!这个初发心、因地心,没有亲近到胜善知识,那么简单讲,就是成佛无望了!成佛无望了!所以我们处世,态度决定于一切!修行,知见决定于一切!这一辈子,你没有碰到大悟见性的胜善知识,简单讲,你没有办法成佛,永远不可能!
那么整句的贯串起来的意思就是说:若以所归的第八识,览为自体,以识心为身体,尽虚空界,十二类生,所有的众生都是我识心身中,一类所流出,以识心为身体,然后生胜解者,这个人就堕:我为能生彼,彼不能生我的执着,同外道的色界,顶天的摩醯首罗天、大自在天王,能现无边身,这一类的外道是相同的,执着,成其伴侣,就是物以类聚,就是本来要修学佛道,落入外道,不信别有因果,迷失了所证的菩提,亡失了正知正见的因地心。因此,一个女人嫁错了郎,嫁错了丈夫,是这一辈子的事!一个女人,这一辈子要修行跟错了师父,那是法身慧命,生生世世的法身慧命啊,永远断绝,永远断除!所以起步若错,万般皆输!这个就是叫我们修行的时候,千万要用大智慧来选择,起步若错,全盘皆输!生命,哲学家说:生命是一连串的行为所组合的,不能只有嘴巴说说而已。换句话说,一切的出家、在家,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;一切出家、在家,都必须对自己的因果来负责;再讲一遍:人的生命是一连串的生命,一连串的行为所组成的。人的生命是一连串的行为所组成的。简单讲,我们的身口意就是行为,包括我们要修行,我们的修行是一连串的正见所组合的。
接下来,【若于所归者:蹑前章也。但前章,有乍现胜相之文,已将识阴,为所归之果。今仍蹑所归二字,前但执为归托之处,】这个是把……“归托之外”就是:把第八意识做为所归托;现在不是,把第八意识,这个识阴览为自体,(【此则览为自体,】)【是其差别也。览为自体者:即忘身观识,久久观成,唯见识体无边,不见有身故,即以识心为自体也;遂谓尽虚空界,十二种类,所有众生,皆我身中,一类流出。生殊胜解者,将必以我为能生彼,而彼非能生我,故曰是人则堕,能非能执。摩醯首罗,即色界顶天,乃三目八臂,骑白牛,执白拂,大自在天是也。竺法兰云:西域梵志,常修梵行,】“梵志”,注意!通指一切修行人。只要是印度的一切修行人,统统称为“梵志”。常修梵行,“梵行”就是断绝男女。所以在座诸位!有时候这个外道某一些方面还做得不错,只是他的知见偏了,没办法成佛,所以就常修梵行。
简单讲,如果你要投胎转世成天界,第一个:要断淫,身心才有光明,“天”是什么意思?就是光明义,天者,光明义,身不淫,心也不淫,才能投胎到天界去,所以常修梵行。【事首罗天,以为天尊。今云现无边身者:谓大自在天,自计于身中,能现无边众生之身;而此识阴行人,计我生彼十二类生,与彼计同,故云成其伴侣。不信别有因果,自应迷佛所证菩提之果觉,妄计彼天为胜,自应亡失正知正见之因心。】所以我们要修行,要因赅果海,要果彻因源。下手处要:要不生不灭的涅槃妙心!所以我们常常到寺庙里面,墙上看到这个:因赅果海,果彻因源。那么这个就是华严的思想。
1508页:【子三 出名警觉】经文:【是名第二,立能为心,成能事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大慢天,我遍圆种。】是名第二,这第二种外道的执着,立“能”就是能摄,还有能生,能摄一切众生,能生一切众生,为因地心,为什么呢?十方众生,皆我流出,统统是我生出来的,成能事果。接下来,就失去因地心,生去因地心,所以违远的圆通,离圆通越来越远了,同时也亡了果地的证,不但失去因地心,同时也亡了果地的证,背涅槃城。修行要方向正确,越来就越接近涅槃,他刚好违背了不生不灭的果地觉,又背了佛陀究竟的涅槃城,生大慢天,大慢天就自在天啊,谬计我遍一切处,“圆”就是十二类生,这十二类生就是圆种摄,十二种类的众生,叫做“圆种”。
那么整段贯串起来就是:是名第二,立能摄、能生为因地心,因为十方众生皆我流出,成能事果,失去因地心,违圆通果,同时也亡果地证,背佛陀的究竟涅槃城,生大自在的大慢天,谬计我遍一切十二类生种,十二类生皆是生出来的。这个“慢”,台语有一首歌,那个“慢”啊,如果是大慢天,那是外道天;那么还有一个是含着“含”,含慢(台语:笨)啊,喔!就生到这种天,就很惨了!叫做含慢天,含慢。因为像那个台语歌,它有一首歌:我真含慢……它写一个“含”,还有一个“慢”,“含慢”就是很笨的意思。
看注解,【立能为心,成能事果者:因见识阴,能摄能生,遂立为能为因心,十方众生,皆我流出,遂谓成就能事之果。违远圆通者:则失因地心;背涅槃城者:则亡果地证也。生大慢天,即大自在天,自计能生一切,起祖先慢,】“起祖”就是一开始的祖先,就是先有傲慢心。【故以大慢为名。又计自体,周遍虚空,圆含一切;今行人谬计,既同于彼,成彼种类,故曰我遍圆种也。《正脉》问:此计识为自体,流出一切,何异佛说,万法唯识?答:佛说万法唯识,缘生如幻,生即无生;】为什么缘生如幻?在座诸位!佛法不用多,要这八个字,就解决了!缘生如幻,是什么意思呢?诸位!只要因缘生的东西,它一定是生灭;只要因缘生的东西,一定是无常;只要因缘生的东西,它一定是条件所构成的;只要是因缘生的东西,它绝对空无自性,找不到一个究竟的实体,只是借重因缘生的。所以“缘生”重点在哪里?就是空无自性!求其自性不可得,叫做“缘生”。
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说:如幻!那么在这个楞伽经,大慧跟佛在对话,大慧就问佛说:何以一切法缘生,名为如幻?叫做如幻?佛陀说:除了用这个“如幻”来形容缘生的假相以外,没有一种名词更能贴近因缘所生法,所以佛陀说:缘生就是如幻法。那么这个意思就是:缘生,你不能说它有,有,它是短暂的,是生灭的,是无常的、空无自性的;也不能说它没有,说它没有,变成断灭见;说它有的话,落入常见;佛离两见:佛离断见,佛离常见。佛性非常,佛性非无常。
说我们今天讲的,说:一阐提,有人讲,在问六祖:说:一阐提即断善根,是否究竟义?所以六祖就回答了:我们的佛性非常、非无常,是故佛性不断。这意思就是说:这个造了很恶劣的恶业,或者恶知见,他会先堕地狱,要受很长很长的地狱苦,谤佛、谤法、谤僧,乃遍及,前面有讲的,遍及十八层地狱,再接下去,就遍十方界,统统要受完!比喻他要成佛的机会很难啊!因为掉进去外道的知见。那么究竟义呢?究竟义,有一天它翻过来,善根!还是不会断的,所以说:一阐提说断善根的众生,比喻他要受很久很久的苦,再来不晓得他什么时候,经过百千万劫,才能够碰到善知识这样一点醒,善根再慢慢慢慢地开发出来。所以佛性,非常、非无常,是故善根不断,这个,所以佛讲的,有时候是权巧义:有时候是究竟义,所以因这些大学教授,如果不是深入佛法的研究,他说:唉呀!你们这个佛法实在是搞不懂!一下讲这样,一下讲这样,一下讲这样,讲这样也不对,讲这样统统对!到最后,连对都要统统否定!这到底是什么呢?
接下来:【此计实生,安得一辙?】这里认为:有能生跟所生,全部都是由第八意识所生出来的,当然就有能生所生,对不对?此计实生,“实生”就是实实在在的,由第八意识流出来的,它不是说:缘生的东西,当下就是空。所以缘生如幻,生即是无生,就是佛的思想。那么“此计实生”,“实生”就是:实实在在从第八意识流露出来的,所生出来的。简单讲,就是能生所生,安得一辙?【又唯识正明无他心外之法,此计能生他法,宛尔颠倒,何疑之有!二能非能执竟。】
【癸三 常非常执 分三 子初行尽识现】经文:【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】【此第三,常非常执,准上可知。】
【子二 谬解成咎】经文:【若于所归,有所归依,自疑身心,从彼流出,十方虚空,咸其生起,即于都起,所宣流地,作真常身,无生灭解。在生灭中,早计常住,既惑不生,亦迷生灭,安住沉迷。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,常非常执;计自在天,成其伴侣。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】诸位!这一段对初学佛法的人来讲,这简单是天书,这实在怎么看都看不懂!那么对老参来讲的话,如果稍微不注意,就会迷茫。
解释一下:若于所归之识元之识,识元就是我们所归的八识,若于所归之识元,前面讲行阴断了嘛,现在是讲的识阴嘛,若于所归识元,有所归依,认为是我所归依处,依的后面加一个:处。若于所归识元,为我所归依之“处”,就是把第八意识,就是他所归依之处。就是把第八意识,就是他所归依之处。现在就是自己就怀疑这个身心,从彼流出,就是从这个识元,所归依处的识元流露出来的,十方虚空,咸其生起,包括十方虚空也是所归识元,我所归依之处所生起的,即于都起,所宣流地,这个“都起”不是什么特殊的名词,就是全部的意思,即于所有的全部,怎么样?所宣流处,“处”就是地,“宣流”就是造作,就是身心所造作之处。简单讲,就是即于所有全部生起之处,为身心所造作之处,于所归之识元,作真常身,还在最极微细的八识就作真常身,就是我的境界到这个地方,我看到的就是究竟了。佛教啊,就是最怕这种人:未证言证!然后开始批判所有的法师、其他的道场,包括居士,统统批评!
提早作真常身,所以因此在末法时期,为什么会这么的乱?为什么?答案很简单!就是每一个人得少为足,执着自己的角度是究竟的,他够资格做别人的老师,他可以拿着一条正知正见、道德的鞭子,来鞭策别人!别人不够资格讲我,我够资格教别人,这个就是于所归之识元,作真常身,未证言证!还没有到究竟的佛果的菩提,就认为自己不得了了,无生灭解,那么在生灭中,诸位!前面要加一个字,叫做“还”,“还”在生灭中之第八识,却提早,这个早计常住就是却提早计常住,后面补上二个字:“真心”。
那整句的意思就是说:于所归之识元,那整句的意思就是说:于所归之识元,作真常身,无生灭解,还在生灭中的第八识,却提早计为常住真心,这颗就是常住真心,不晓得是最极微细的八识,不知道!好!这里要做笔记:既惑于真如,既惑于真如不生之理,亦迷于识因生灭之心,既惑不生,亦迷生灭,如果不补上几句,你就看不懂。再讲一遍:既惑于真如,补上“于真如”,既惑“于真如”不生“之理”,“之理”,的道理,亦迷识阴,中间补上二个字:亦为“识阴”生灭,后面再补上二个字:“之心”,那这八个字看起来就一目了然,就看得非常清楚啦。既惑于真如不生之理,亦迷于识阴生灭之心,那么就很清楚了!就完全看得懂了,那么安住沉迷,诸位!把笔拿起来!安住沉迷就是“真妄双迷”,真心,也搞不懂;妄心,还没有彻底了解;真妄双迷。真如心之理,不知道!对于八识的妄心,微细的妄,还是不能彻底地了解,所以叫做真妄双迷,叫做“沉迷了”。生胜解者,“生胜解”就是执为殊胜,修行人最怕的就是这个!
你注意看!只要在家居士会攻击别的居士林、别的道场,都是犯了这个问题:执为殊胜!在家居士看不起出家人,就是认为:我修的这个就是最殊胜了。这个就是犯了这个最大的毛病:就是知见的毛病。乃至于说一切出家人讲经说法,以为我可以拥有正法、佛陀的正觉、正知、正见,我可以拿着鞭子鞭策别人,别人都是我的老师,(此处应为口误---整理者注)这个就坏了!这个就是执着自己为殊胜之解,殊胜之解,所以如果我们今天来跟着师父学法的人,你今天将来有没有因缘弘法,也不知道!所以你的讲法一定要含蓄。我今天我来斋僧大会,我也是来向大家学习,互相勉励。这个很重要的!谦卑是美德,百益无一害。你去看易经里面那个卦:谦卦,只有好,没有坏,只有好,没有坏!谦虚、只有谦卑,谦虚,只有对修行人有好处,没有坏处!
所以,记得:一切僧俗,不管你修到什么程度,都要这样谦卑的心态,来面对、对待每一个众生。[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,]把笔拿起来!常非常,“常”以识阴作常;“非常”就是我以及万物是非常,因为从识阴流露出来的、流出来的,所以“非常”指的是:我以及万物都是非常;那么以识阴做为真常。“非常”是指:我以及万物都是非常,因为都是从识阴流露出来的,所以“常”是执着识阴为常;“非常”是执着我以及万物为非常。计自在天,就是外道计一切众生,都是自在天所造作的,就是计万物之因。万物的来因是什么?就是自在天。“成其伴侣”意思就是:物以类聚。与外道的知见相同,虽然你迷于第八识的微细的识阴,但是你这种知见跟外道一样,与外道知见相同,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
在座诸位!学佛法有困难的地方就是:我们知道究竟义,可是一个法师要讲给一个初学佛法的人听,他有非常非常地困难!有一个居士问师父说:请问师父,无明从哪里来?我跟他讲:无明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,无明无所因,若有所因,何谓无明呢?无明无所从来,也无所去。他就继续问:请问师父,那真如本性从哪里来?真如本性,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。他说:请问师父,那第一尊佛是谁?我说:你又落入这种观念,不是告诉你: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吗?你为什么一定要用第一尊、第二、第三呢?这个你一直在妄里面,一直打转!他说:师父,那么我们本性又从哪里来?我说:我已经告诉你了!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。对不对?我们的本性本来俱足,并没有来去、生灭、增减的东西,你硬要它从哪里来,这个就是卡在一个观念:就是我一定要找到第一因,你知道吗?宇宙、人生的开始,我要找到真如本性的开始,那个开始到底是谁?
在座诸位!开始的第一、第二、第三,全部都是识心分别,全部都是观念,这是妄动的生灭的意识心,所产生的一个逻辑的推论,才有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,所以科学家、哲学家,永远不能成佛!是因为没办法排解识心分别、逻辑的推论,没有办法!所以科学家、伟人,跟圣人不一样的,伟人是对人类有所贡献;圣人是彻底的解脱;这完全不一样的!所以有一天,大陆来参访的就问说:那师父,爱因斯坦发明这个相对论,那么跟佛陀不是一样,都是圣人吗?我说:不!不!不!爱因斯坦是科学家,是伟人,发明了种种的:电啊,对我们现在的贡献很大!E=mc2、可是那是质能互变,这是科学家;佛不一样!所以科学的贡献,是在“相”;佛的贡献,是在“体”,告诉你究竟解脱的“体”,究竟解脱的“体”。
在座诸位!现在把笔放下来,我再一次的告诉你:因为讲到最极微细的生灭的时候,这个就是关键!我们上一次用电影来比喻,诸位!电影那个荧幕,那一块白色的荧幕就表示真如,好!现在你注意听!我现在把它放一部悲剧,让大家看了掉眼泪,悲剧,啊!这一直放,电影院的人看了就痛哭流涕,对不对?感动,太感动了!或者太悲哀了!大家都哭,掉眼泪,放了这个悲剧,看电影,大家都在哭。请问:电影的背后当下那一块白色的荧幕有没有增减?答对了!没有增减!为什么回归当下?
再来,如果我们把电影演成一出喜剧,搞笑片的,看了大家哈哈大笑,哈哈大笑,表示乐观的人生、喜悦的人生。请问:当你在看了哈哈大笑这部喜剧,那一块白色的荧幕有没有增减?没有增减!那个就是回归当下,也是没有增减。再来我们看到战争片的、残酷片的,战争片的,死伤了那么的多人,诸位!那个电影的当下,那一块白色的荧幕,有没有增减呢?没有增减!现在是用比喻啦,那我们就知道: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,万法回归当下。好!在座诸位!我们电影演完了,请问那一块白布,白色的荧幕有没有增加?还有跟减少?有没有?也没有!
所以在凡不减,在圣不增,不增不减。在凡夫,真如自性并没有减少;在圣人,那一块荧幕并没有增加;演电影的那一块荧幕,并没有增加,真如自性,就是这样子。我用这个比喻,希望你能够更进一层地去体会,原来为什么叫做万法要回归当下,凡夫见相,圣人见体的道理,就是这个道理!凡夫见的是相,见的是相,当然有嘻嘻哈哈;当然会痛哭流涕;当然会觉得:哇!很残酷啊!在电影里面,随着情绪的高涨和低潮;圣人没有这个东西。圣人的心就是平衡(感性跟理性)。在英文里面讲叫做:dalance。我们数学里叫做:keepdalance point,保持一个平衡的点,保持一个平衡的点。就是永远没有起落,没有增减,没有来去,那么你这一辈子,你的幸福就会建立了!你不受情绪的控制;你不受环境的影响;学佛就是这个目的。你的幸福,从此建立;你的智慧,就从此建立;你的菩提道,绝对成就!因为你了悟了:下手处就是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。你下手处对了,你的终点就一定对!
接下来,1510页:【若于所归,有所归依者:此与上科差别也。上科于所归识元,览为自体。此科于所归识元,为我所归依处。自疑我之身心,从彼流出。不仅彼能生我,即十方虚空,咸其生起,况空中所有一切耶?即于都起,所宣流地者:地即处也,然识阴即为虚空等,】所都起,“都处”就是全部的生处,叫做“都起”。用现在话叫做“全部”,都是它生出来的啦。【所都起处,】全部的生处,识阴就是虚空,十二类生,全部的生起之处,【为身心等,】“为”就是包括,包括我们的身心,【所宣流处也。】所宣流就是所造作出来的,统统是识阴所造作出来的。然后呢?【作真常身,无生灭解者:于彼所归识阴,始终不见生灭,故即作真常之身,无有生灭解也。在生灭中,早计常住者:识阴,由真如不生不灭,与生灭和合,】诸位!这一句是方便说,不生灭是树木,生灭是影子,这二个本来就不能合的,所以你要是用文字跟证量的圣人来谈话,你一定会死在文字里面的,我告诸位!真如心从来不跟生灭合,这样你才有办法摆脱,跟生灭合,那你哪有什么办法摆脱呢?所以真如就像树木,真实的树木;而生灭的识心分别,它就像影子一样。
所以真如,从来不与生灭合,只是影像,怎么合呢?就像灯投射出来的影子,你什么时候看过这个灯,投射出来的影子跟影子合在一起?说不相离,是对的!说合,是不对的!离生灭和合【名和合识,非是不生不灭,要必破和合识,灭相续心,方为常住真心。今识阴未尽,在生灭中,早计常住者,不亦惑乎?此正不了真如为不生灭性,亦兼不了识阴犹属微细生灭,】诸位!这补上二个字:“最极”微细生灭,因为你再这样子,跟行阴的搞不清楚啦!诸位!生灭,讲经说法,生灭分三类:一、六根、六尘、六识,叫做粗糙的生灭;第七意识的行阴,叫做微细生灭;第八意识,叫做最极微细生灭;那么如果你把它说属于微细生灭,那就跟行阴的搞混了!所以倒在第七意识的行阴,是粗糙的外道;倒在第八意识最微细的识阴,是功夫深的外道。
【故曰既惑不生,犹迷生灭。且真妄双迷,安心住著,故曰沉迷。】就住在那个地方,所以你就知道,在座诸位!【反生胜解者:】这是最可怕的,所有的会攻击别人的、排挤别人的、容不下别人的,都是犯了这个最严重的毛病,就是生最殊胜之解。普天下没有一个比我强,全天下只有我够资格教人家佛法,没有一个人能够教人家,像我这样子的可以教导别人,因此就不避讥嫌,毁谤比丘、毁谤道场,这个就是很可怕的!所有的修行人不能犯这样子的过失!因此更有修行的人,如果你真是大彻大悟,那么你的心就跟佛的心一样,就进入无诤,就进入和谐,就进入平等,有更大的包容。
所以那个人常常讲,自己证悟到第一义谛,那个人真的是有功夫,或者是大彻大悟,在他身旁绝对可以感受出那种氛围,大彻大悟的心就是跟佛的心一样,就是慈悲喜舍嘛,没有说一个大彻大悟的人,生大我慢,瞧不起全世界的人!没有这样子的!这个就是堕入外道的生胜解者,他也会打着弘扬正法的旗子,我够资格骂别人!他也会打着:我才是无上正等正觉!都是这样子的!所以未法时期,佛也不住世了;诸大菩萨也没来,我们眼睛看不到;证阿罗汉果的,大家也就躲在,就是楞严经讲的:在深山里面修行;剩下我们这些凡夫呢?是不是?还得要经过种种的挑战,尤其在这个末法的时期,他要这样搞,你有什么办法咧?所以有一个人来告诉我说:唉呀!师父,那个女众上台,还做这个三时系念啊,里面念到三皈依,比丘在底下向她顶礼啊,师父!你跟那个女众讲一讲!我说:喔!好吧!那就好意劝劝她,看看好不好意思啦。好好地规劝她:我们真的如果依佛的戒律,是这样的:底下有比丘,尽量由比丘来做三时系念啰,怎么样?我们还这么的好意咧!咦!不能接受!
所以在座诸位!他不能接受,她就要这样搞,你要抓起来枪毙吗?没辄!没辄!出家人也只能说:如法、如律、如佛所说。希望这样劝诫你,我们没有强制,我们不是法律,对不对?国家的法律,你犯法,我可以叫公安警察把你抓起来啊,对不对?太过份了!杀人、放火、强奸、经济惯犯,抓起来!要不然就枪毙啊!出家人也不能这样子啊,所以你碰到一个拗的居士,又大我慢的居士,法师就是两个字:没辄!你没办法!我就是要这样做,要不然你要怎样?这样没办法的!对不对?所以最后我们还是修自己的啰,对不对?你讲她,好意讲她,我的名字就要改:姓“顾”,名字叫做:人厌(惹人怨)你再讲了,她就不高兴了,所以没办法了!因此,有一个人对佛教很热中,就说:师父,你现在对佛教有相当的影响力,你为什么不登台高声一呼,哪个是正见,哪个是外道!我说:很快!我就会送进忠烈祠了。真的!不骗你的!尽忠报国,尽中报国,为法亡身,是不是?我想还是多活几年,把楞伽经讲完,是不是啊?
【是以识阴,而作常住解;我及万物,皆是非常;故曰则堕常非常执。计自在天,即欲界顶,魔王天。涅槃经迦旃延说:一切众生悉是自在天作。《楞伽经》涂灰外道说:计自在天,为万物因。】这个涂灰外道,我看过!全身都涂泥巴,我有看过。【今以识阴,为身心从彼流出,及虚空万物,皆其生起,正与此天相似,】所以物以类聚啊,【故曰成其伴侣。然既惑不生灭性,则必迷佛果菩提之道,亦迷生灭识阴,则必亡失,正知正见,而堕邪知邪见也。】因为这一段比较难,我再把经文贯串起来,诸位!看!我把经文贯串起来:又善男子。
翻过1509页,[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]我把它贯串起来:若于所归依的识阴,为我所归依之处,自己怀疑我的身心从所归的识元,我所归依之处所流出,包括十方虚空,咸其生起,即于所全部生起之处,包括我们的身心,宣流造作之地,于所归之识元,提早作真常身,作无生灭解,还在生灭中之最微细的第八意识却提早计常住的真心,既惑于真如不生之理,亦惑于识阴不生灭之心,安住于真心、妄心双迷的沉迷,生殊胜之解者,是人则堕于以识阴作常,我及万物非常的执着,计自在天,一切众生是自在天所作,计万物为自在天所作,成其伴侣,与外道的知见相同,求佛道却搞成外道,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所以在座诸位!你慢慢的体会,亲近一个上人,有多么多么的重要!对不对?你现在就知道了,你会心惊胆跳的!师父要选择徒弟,徒弟也要选择上人,那个恶知见、坏佛的正见,一下子就把你百千万劫的法身慧命,全部都杀死!在座诸位!嫁错了丈夫,有救:或者搞离婚,或者他先死,我就解脱了!这个不一样,这个恶知见一搞了,那生生世世的法身慧命完了!断掉了,断掉了!所以修行要用智慧来抉择,尤其是你要亲近的道场和亲近的师父。
接下来,1511页,【子三 出名警觉】经文:【是名第三,立因依心,成妄计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倒圆种。】解释一下:是名第三,立因、这里要“、”,因“、”依之心“、”依跟因两个角度谈论:什么是因?这个是执着识能生我身心为因,此识能生我身心为因;依呢?就是“处”,正是我所归依之处。就是能生我身心这个地方为因,正是我归依之处,其实是指同一个地方,但是它角度不一样,所以第八识又是我的因,能生身心为因,又是我所归依之处。同时,心就是自心,成妄计之果,为什么成妄计果呢?以生灭识阴,作真常身,当然是妄计之果,为什么呢?把第八意识作为一切的因,又把第八意识,怎么样?把生灭的识阴作为真常身,当然是妄计之果,中间加四个字:违远圆通,这个中间加,妄计,成妄计果,果的底下补四个字:亡失本修。失去了本来那种持戒、修楞严三昧、还有毗婆舍那的观慧,奢摩他、三摩、禅那,这些统统没有了!持戒没有了,修定也没有了,佛的智慧也没了,所以亡失本修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倒圆种。
【立因依心者:计识】加一个“此”,计“此”识“【能生我身心为因,又计】正是,补二个字,又计“正”是,同时的意思,同时又【是我】所【归依之处为依。成妄计果者:谓以生灭识阴,作真常身,】还在生灭,就把它作为真常身了。【成就妄计之果。亡失本修,自与圆通相违远,流入外道,正与涅槃,相反背矣。此与上科,同一识阴,而所执则异。】只是执着的角度不一样!【前执我圆,能生万物;此执彼圆,生我身心;】不一样【故曰倒圆种。三常非常执竟。】颠倒了,颠倒成为倒圆种。
【癸四 知无知执 分三 子初行尽识现】经文:【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】这个是第四执,知无知,(【此第四,】执着一个知,一个无知,(【知无知执,】)【准上可知。】
1512页:【子二 谬解成咎】经文:【若于所知,知遍圆故,因知立解,十方草木,皆称有情,与人无异。草木为人,人死还成十方草树,无择遍知。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,知无知执,婆吒、霰尼,执一切觉,成其伴侣。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】
好!看一下:说:若于所知,注意!是所观的识阴而知,若于所观的识阴,而得到了一种偏知,不是正知,知遍圆故,我认为这个识阴周遍十方,已经够圆满了,因为提早执着,作为作真常,知遍圆,因知立解,因为所知道的不是正知,偏知,因知立,诸位!一定要补一个字,这个字特别的重要!因知立“异”,(繁体字为)田跟共,“异”就是不同。因为偏知了,立不同的见解,叫做异解。所以这个“异”就是特别的重要!因知立异解,就是不同的角度。十方草木,皆称有情,连这个草木,都说:这个是有生命的喔。现在的科学也常常这样讲,你看,说:你看!如果说这个水果,欧洲有的人种这个葡萄啊,水果就放这个第几的交响曲,或者是莫扎特的,或者是其他的音乐家、交响乐团,就开始……他们就说:这个葡萄啊,就会比较甜,成熟得就比较快。
日本现在也学这样子,也学这样子,学这样子,说:种那个瓜,温室里面那个瓜,甜瓜,他就放音乐,放音乐给它听,所以现在的人,也认为十方草木都称为有情。在座诸位!在佛的角度:有情必须能够移动,必须有强烈的执受,必须人类观察得出来,所以我们用现在的这个科学,来印证说草木都称为有情,不符合佛的!如果说草木有生命,那是对的!草木当然有生命,没有生命它怎么成长呢?是不是?说:十方草木,皆称有情,跟现在一些科学家讲的,有一点类似,与人无异,意思就是皆有知啰,说:草木为人,意思是说:草木会转生成人。人死了以后,又成为十方草树,无择,无择就是不分别;“无择”就是不选择;无择有情无情,就是没有选择有情无情,统统遍知,就是遍皆有知,统统是有知,如果是这样,就好办了!如果遍皆有知,那就很简单了!
诸位!如果说:我是农夫的话,汗滴禾下土,对不对?粒粒皆辛苦。汗滴禾下土,那就很简单了!我种了几亩地,跟这些稻子讲,说:稻子、稻子,我,慧律法师很辛苦,你们都是有情,有情,来!麻烦你们自己跑到仓库去。没辄,没办法啦,对不对?不能移动啊,是不是?你讲,它听不懂啊!生胜解者,也就是说:把这个植物当作是动物来看,是人则堕,知无知执,那么“知无知”,意思就是:知跟无知,统统是有知。那么这个时候,跟外道的婆吒、霰尼二种外道,执一切觉,意思就是一切觉,注意喔!这不是佛的“觉”,“一切觉”就是有情、无情皆有知觉,叫做一切觉,这个跟佛的一切觉,是不是一样的喔!好!文字是一模一样的,但是呢?意思是完全不一样!说:执一切觉,执着一切有情无情,皆有知觉,成其伴侣,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
好!整段,师父把它贯串起来:就是:若于所观的识阴,微细的识阴,偏知,这个“知”不正知,遍圆故,因种种的偏知,而立种种的不同的见解,认为十方草木,皆称有情,跟人没有什么差别,都是有知。草木死了,可以转生成人;人死了以后,又变成草木,所以人死,还成十方草树;没有选择,不管怎么样,有情无情,遍皆有知,生殊胜见解者,是人则堕于外道,知跟无知,统统有知的执着,这时候跟婆吒的外道、霰尼的二种外道,执一切觉,一切有情无情皆是有知觉,成其伴侣,修学佛道变成了外道,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
【温陵曰:所知,即所观识阴也。谓识有知,而一切法,由知变起,因计知体,圆遍诸法,遂立异解,谓无情皆有知也。 十方草木,本属无情,以异解故,】“异解”就不同于佛的见解啦。【皆称有情,与人无异。草木为人,人死还成十方草树,互为轮转,无所拣择,有情无情,而遍皆有知也。】在这里要补充一下:大比丘戒里面说:比丘不坏鬼神村。在座诸位!在家居士要特别注意!在戒律里面讲,就是只要这一棵树有大人的高度,有大人的高度,人的高度,这一棵树,鬼神就会聚居在这个地方,不是树木本身有情,树木是鬼神聚居的地方,树木叫做“鬼神村”,所以比丘不可以坏鬼神村。树木就是鬼神之村,所以在家居士,如果你上山,就算没有人看到的地方,也不可以随便折坏树枝、折坏树木,统统不行!坏鬼神村,只要有一个人的高度,那么如果我们要建筑的话,像我们鱼池乡要开始动工,我一定跟它点三枝香:这些鬼神啊,我们就要动工了,无论是山神、河神、土地神等等,我们再三天,就要动工啦。最后一天要动工,拜水果,请诸佛菩萨,还有这些山神、地神、鬼神,请他们知道我们要动工了,还有这些蚂蚁啊,希望它们迁村,土地有蚂蚁啊,对不对?三天以后。有的人更早,一礼拜前,就一定要先点香,告诉土地神,告诉这些山、河神,山神、河神等等,我们要动工,我就是这样做,点香,三天以后,不跑,那就没办法了!对不对?就没办法了!
所以有一个在家居士就说:唉呀!师父,我是没有受菩萨戒的,也没有受五戒,不过我呀,公司的领导要常常请我们吃饭,对不对?吃的又是,肉跟菜就合在一起,有时候我们内心里面很不安,又没办法全部吃素,因为我只有皈依,领导在旁边,也不好意思拒绝,又喝喝酒,那怎么办?那时我就教他:一、领导要叫你喝酒,你就告诉他,医生讲,就方便妄语啦,医生讲:我胃不好,所以不能喝酒,我以茶代酒,行吗?那领导说:行!那就好了,就好办事了,对不对?滴酒不沾唇嘛,虽然你没受五戒嘛,也尽量这样做!他说:那吃荤的怎么办呢?就是我都听师父讲了,说:一个人啊,肉跟菜啊,那么我一开始会吃肉边菜,吃久了,会吃菜边的肉,那该怎么办呢?那我就跟他讲:这个很简单!你只要把筷子夹起来,然后晃三下,咚咚咚!没有掉下去,那就是你的!没办法!这就是你的宿命。没办法!它不掉下去,我也没办法,是不是?那你就要夹紧一点,这样比较不会掉落下来。所以我说:皈依,才皈依,有时候很难,人情世故要达到圆满,还是很困难啦!
【《正脉》问:此与佛说,山河化为无上知觉,有何简别?答:今详内所明,见、相二分,本惟一心,迷之为二,故妄见无情,不通知觉,大悟复归一心,则通一知觉,】所以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。注意!这个解释不是说:情跟无情,统统可以成佛,这个是大错特错!是成佛以后,了解情跟无情,唯是一心,统统在如来藏性里面,不分有情跟无情,是大悟的心,不分内、外,同一个觉性,叫做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。是这样解释的。【更无外物,非谓各各有知,】并不是说我有知,对不对?植物也有知,那就变成植物也知道你的心啰?我们有心,那植物也有个心啰?同他心量也。他就是别人,那么跟有情的一样,你有知,我也有知;那么变成树木有知,树木有知,又变成另外一颗心了,那这讲不通的!
【今以无情有知,生胜解者,是人则堕,谬计无情有知,实本无知,故曰知无知执。婆吒、霰尼二外道名;婆吒,《名义集》云:跋阇,】就是婆吒,翻译的字不一样而已啦。所以这个“跋阇”,“跋阇”就是婆吒,只是音,字不一样,音是相同的,说:婆吒,跋阇,其实这二个字是一样的。【此云避去,《善见律》云:初为牧童,毗舍离王,未登位时,】与毘舍离王【共同游戏,童为王蹋,泣诉父母。】这童子被王所蹋,泣诉父母。【父母曰:汝应避去,因此立名。霰尼或云先尼,此翻有军,立名之意未详。】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印度那个时候含义,那么到了我们汉地来,不甚了解。那么【执一切觉者:】就是外道。【二外道执一切有情无情,皆有知觉,此计遍知,竟同于彼,故曰成其伴侣。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】
【子三 出名警觉】经文:【是名第四,计圆知心,成虚谬果,违远圆通,背涅槃城,生倒知种。】什么叫“生倒知种”呢?以无情无知为有知,当然就是倒知啊,这个文字很简单,就了解了,把无情当做是有知,当然是倒知,要有情才有知嘛!现在不是了,生倒知种,倒过来讲了,颠倒讲了,所以以无情无知为有知,叫做“倒知种”。【是名第四,计圆遍一切有知为因心,成虚无谬误之果,则违远圆通之因地心,迷背涅槃之果地觉,生倒知种;以无情无知为有知,谓倒知种。问:世有依草附木,以显灵异,讵非有知耶?答:是能依能附之精灵有知,非彼无情之草木有知也。四知无知执竟。】讲得太好了,讲得太好了!
【癸五 生无生执 分三 子初 行尽识现】经文:【又善男子,穷诸行空,已灭生灭,而于寂灭,精妙未圆。】1514页:【此第五生无生执,准上可知。】
【子二 谬解成咎】经文:【若于圆融,根互用中,已得随顺,便于圆化,一切发生,求火光明,乐水清净,爱风周流,观尘成就,各各崇事,以此群尘,发作本因,立常住解,是人则堕,生无生执。诸迦叶波。并婆罗门,勤心役身,事火崇水,求出生死,成其伴侣,迷佛菩提,亡失知见。】
这一段非常有意思,你现在,如果你有因缘去印度的话,你绝对看得到这一些外道,以地、水、火、风为崇拜的事项。看下去,若于圆融,为什么呢?识阴尽,它就会消融六门,诸根互用;现在识阴未尽啊,才得随顺而已,还没有这个能力,若于圆融,识阴尽,才有办法圆融,根才能互用喔,对不对?所以看到这个“中”,“中”就是这个意思。足见互用之妙,含而未发。已得随顺,在还没有圆融前,功夫不错了!根互之妙用,还没有办法一体,含而未发,但是功夫不错,已得随心顺意,随心顺意啰,便于圆,“圆”就是圆融;“化”就是化理;圆融的化理,怎么样?一切发生,注意!后面补五个字:均不离四大。意思就是:我们的圆融,一切的化理,统统离不开世间的,怎么样?四大。意思就是:一切世间所发生的事,均不离四大,因此就把四大认为是永恒存在的,是值得,地啊、水啊、火啊、风啊,是值得我们推崇的、崇拜的。求火光明,意思就是开始把地、水、火、风拿来拜,求火的光明,乐水的清净,意思就是:住在河边、湖边,爱风的周流,观风来来去去,又等于不来不去,喜欢这个风的周流,讨论这个风的动态。观“尘”就是地大之成就,以,观“尘”就是地大,观地大之成就。你看!一切都由大地啊,一切都由尘所和合的,所以这个就是地、水、火、风,为整个人生跟宇宙的来源,那么就是地、水、火、风,怎么变化?它永恒的存在,所以我们应当崇拜地性、火性、水性、风性,(未完)
楞严经讲解340:你没有忘掉这个色身,就一定会感得三灾,没有办法出三界
楞严经讲解341:今天听经闻法没看出什么结果,可是在你证阿罗汉果时就分利钝
楞严经讲解342:不管你在哪个时空扮演什么角色,记住要做最有利益众生的事
楞严经讲解343:在生灭无常的世间背叛与被背叛是很正常的事情,大智慧才是一生最可靠的
楞严经讲解344:淫欲是坠入三途的重大力道,你淫欲不断就是一直往下掉升不起来
楞严经讲解345:不管孝子贤孙有多好、夫妻感情多深,时间到时业力一转你走你的我走我的
楞严经讲解346:谁都不想看到对方傲慢的态度跟心态,傲慢只是自己麻醉自己而已
楞严经讲解347:要是掉进了地狱,除了佛和圣人能救你,世间人为你做功德诵经都没用
楞严经讲解348:在中阴身的人他不想去投胎,但中阴身最长的生命就是四十九天
楞严经讲解349:世间没有冤枉的事情, 业力是最公平的上帝,所以不用怨叹
楞严经讲解350:本经修楞严大定以淫欲为生死冤家,想要好的果报就一定要断淫
楞严经讲解351:从今天起绝对不发脾气,绝对不恨任何一个人,你的相似三昧就现前
楞严经讲解352:心中没有爱也没有恨就接近圣人的境界,喜欢的不执着、不喜欢的也不排斥
楞严经讲解353 : 只要你护持三宝,发愿弘传正法,就是大大的善业力
楞严经讲解354:五十种阴魔是楞严经最大的特色、卖点,是末法的重要的一面镜子
楞严经讲解355:所有的问题都是你自己内心的问题,都不是别人的问题
楞严经讲解356:死亡是人类最无法掌握的讯息,来不及没办法预测的
楞严经讲解357:我们生命其实来自于太阳的能量,说你跟我这样分别其实是多余的
楞严经讲解358:不管见没见到佛,只问你现在心是不是定在这一句阿弥陀佛的身上
楞严经讲解359:任何一个学佛的人有极端的情绪,这个都不是佛法
楞严经讲解360:降伏自我很困难,批判 轻视他人很容易,这就是心中生大我慢
楞严经讲解361:你只要内心没有贪念,这个想阴魔一点办法都没有
楞严经讲解362:我这一辈子搞了很多花招,到最后还是拿起念珠念阿弥陀佛
楞严经讲解363:一直贪求这个感应就很容易着魔,这五十种阴魔就是照妖镜
楞严经讲解365:普天下没有一股力量比这个男女感情跟欲望的力道这么强大、吸引的
楞严经讲解366:能够破行阴,断微细的生灭,这个才进入修行的核心
楞严经讲解369:行阴还有识阴都是外道的的坟墓、外道盲点,突不破
楞严经讲解370: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执理废事;修行不能投机取巧
楞严经讲解371:看到稀奇古怪的、佛的、自己的境界的都因为执,执为禅之大病